作者:王玉婧等(文、图)
时间:2024年4月29日

4月28日,新闻传播学院2022级新闻、网新专业同学前往中国原点新城,采访报道了近日正在举行的“2024西安当代设计周”。
作为广州设计周“城市设计周”全国巡展首站,2024西安当代设计周呈现出独特的城市魅力。西安本地设计师立足本土意识创作的各类设计作品,不仅呈现出西安的城市风貌,同时也让本地设计力量出圈。

“2024西安当代设计周给了设计师很大的创作空间,我这次带来的作品,有一部分是之前创作的,还有一部分是在这里一边布展一边创作出来的作品。”服装设计师、西安渡渡美术馆馆长于倩说。在这次的设计周上,她策划了“非遗新潮”展,“我希望通过这个展览向公众传达一个理念:‘非遗’不仅是一种文化,更是一种生活态度和美学理念,完全可以和当代潮流结合起来!”
于倩的设计大都以土布或者废弃原料为材料,凝聚着她对环保、传统、自然等新中式审美的多元理念。“不能以一己之力优化城市的艺术风格,那便从自己做起,传承经典、突围创新,将理想情怀付诸于行动!”

李双明是西安岛上儿童美术馆的创始人,同时也是本次“原点·大地艺术节”中“100个孩子,100把椅子”主题展的策划人。“这是我们指导孩子们完成的作品,我们希望以‘椅子’为契机,打开孩子们表达自我的窗口,让所有人看到孩子们那份独一无二的想象力。”李双明说,“创办岛上儿童美术馆以来,我一直都坚持发挥孩子们的主观能动性。艺术没有是非标准,不要用成人固有的是非观念限制孩子们蓬勃盎然的创作活力。”

采访现场,同学们意外偶遇西安跨界艺术家赵海涛,他是此次设计周主场馆外立面涂绘的主创艺术家。这个总面积“接近十亩地”的“巨幅”作品名为《在西安 创作西安》。提及创作过程,赵海涛说:“这幅作品创作了49天,当时正值冬季,最冷的时候零下十几度。但是没感觉到冷。那会儿要把自己逼一逼,进入创作状态。”赵海涛说,“绘画对我来说是一个自我纠结的过程。我不是叙事性绘画,而是凭着直觉、潜意识创作。”赵海涛对自己的非叙述性绘画作品的解释,让同学对抽象艺术有了更深入理解。

提及采访收获,22级网新班熊浩然同学说:“之前在学校参与过社团组织的‘童心创作绘’实践活动,所以今天一见到李双明老师,就想将自己在上次活动中遇到的问题与老师交流。李老师的教育理念,包括培养孩子们想象力和创造力的思路及方法,都让我获益匪浅,也让我知晓如何在下次‘童心创作绘’实践活动中帮助小朋友们更好地表达自己的想象力。”

22级新闻班马翔同学用“酣畅淋漓”来形容这次实践经历。“我们前一天晚上接到采访选题通知,今天一大早准备背景资料和设备,在乘车路上准备问题。我们的很多采访问题都是在大巴车上边吃早饭边构思,想到一个好的问题就赶紧记录在手机上。”马翔同学说,“不过现场仍遇到了许多挑战,比如原先设计好的采访问题与实际情况不符,如何迅速修改好采访提纲并且有条不紊地提问,对我们小组来说是一次收获满满的新闻采写实践训练。”
对成功者的采访,不亚于读一本优秀传记,22级新闻班赵欣悦同学这次专访了于倩老师,“她给人的最深印象是行动的巨人。她说,一百种想法,总会有一种实践之路。这种实干精神,对我很有触动!”

“设计艺术展具有视觉传达性,能够为正在学习新闻摄影的同学们提供理解图像传播的思路和方法。”带队老师、《新闻摄影》任课教师李浩老师说。
“这是一次快节奏的新闻采访实践。”带队老师、《广播电视新闻》任课教师赵爽英老师说,“因为没有太多准备时间,需要同学们在新闻现场根据实际情况判断。新闻现场报道需要有现场应变能力,要在这种快节奏的采访中训练。此外,走出校园,接触、访问不同的新闻人物,对采访者而言更是一种成长!”
此次教学实践,是《新闻摄影》《广播电视新闻》《数字视音频技术》《新媒体文化》等课程的整合实践活动,赵爽英、党明辉、李浩、黄河四位带队老师现场指导同学们采访、拍摄,是一次实战性教学实践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