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北大学新闻传播学院师生前往中铁电气化局西安电化公司城市轨道交通建设现场采访报道

作者:    时间:2024-12-17    阅读:



作者:张瑶(文)张瑶,李昕芮(图)

时间:2024年10月25日

“在城市项目施工中,你们遇到的最大困难是什么?”“工期紧,任务重,你们如何按期交付?”同学们戴着红色安全帽,手握纸笔,一边提问一边记录着。这是10月23日西北大学新闻传播学院师生前往中铁电气化局西安电化公司城市轨道交通建设项目现场采访报道的情景。

   西安城市轨道交通的发展以及城市地下文物较多的特点,使西安城市轨道交通建设具有比其他城市更多难点。中铁电气化局西安电化公司在近年承接的项目,克服种种困难,为西安城市发展提交了一个又一个完美答卷。这其中,离不开中铁电气化局西安电化公司的众多领军人物、项目管理者以及无数一线工人们。同学们就不同人物群体分组进行了采访。

  “采访前一定要做好相关领域的准备工作!我们采访的领军人物都是从事专业技术工作的工程师,很多专业名词听不懂,很影响采访效果!”采访领军人物的李尚骏同学说,“记者是‘杂家’,看来我们对各方面的知识都应该多涉猎、多了解,这样才能做好采访。”    “做采访就是走近一个又一个人物,像探险家一样耐心发掘他们背后隐藏的细节和闪光点。只有理解他们的工作,才能在采访挖掘出他们的精彩故事!”采访项目管理人员的刘韵同学说。采访一线工人的曹龙雪同学坦言,采访也是对自己的历练,“情绪从紧张激动到冷静理智,学到了书本里没有的知识!”

  采访结束后,《工人日报》陕西记者站站长、高级记者毛浓曦来到同学们中间,就如何做好企业典型人物报道进行了分享。“人物通讯报道的通病是没有故事、没有细节、没有画面!”毛站长说,“采访就是找故事、找细节、找画面,要不耻下问,也要不厌其烦地问!”结合自己几十年的采写经验,毛站长的讲解不仅生动有趣,而且对同学反思刚刚结束的采访非常有帮助。


“实践后的及时‘充电’让我体悟更深。毛站长的分享,让我意识到今天的提问,细节问得还是不够多,我日后定将多学勤练,将今日的所学、所感运用到学习工作中。”李子歆同学说。  

此次活动是《新闻采访与写作》的课程实践,由任课教师赵爽英、齐亚宁老师带队。“新闻实践必须走出课堂、走出校园,只有在社会第一线采访实践,才能真正领会新闻采访写作的基本原理,学会采写的基本技能!”齐亚宁老师说。“通过和地方企业的合作,我们力图将新闻实践教学落在实处,对教学、对学生、对企业都有益!”指导教师、传播系主任赵爽英老师补充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