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启声”团队再度扬帆Day1

作者:    时间:2024-12-20    阅读:


   


作者:杜煜明,何嘉诺,魏佳君,贺振杰(文)王馨雨,毛睿孜,薄润泽 ,贺振杰,王晨,杜煜明,魏佳君(图)

时间: 2023年7月17日


  苍山浓绿,小河潺潺。悠悠转蓝天是调色盘,奶白的云涂抹成团夏日烈阳炙烤操场,满地金黄没有树影,热空气里是孩子们的声音。

7月15号,经过五个多小时的舟车劳顿,大家终于到达平利。一下车,远山、近水、粉墙、黛瓦相映成趣,构成一幅天人合一的画卷,就在这里,他们将启声平利。

  平利,古称上廉县,位于陕鄂渝的结合部位,地处陕西省南部,被誉为“女娲故里”。

  在这里,山水情、田园梦、秦楚风、江南韵融为一体。

  下午五时许,西北大学启声乡村振兴志愿服务团在酒店一楼开会,进行任务分工和动员。

  殷航老师首先介绍了此次活动的任务安排,然后对任务一一进行分工,秉持着全员参与的原则,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工作,每个人都能够根据自身的特长平等的参与到这次活动中来,勉励大家青春行走田野锻炼脚力、笔力、眼力、视听传播力的同时,时刻不忘社会服务对象,通过青年视野、青春表达、融媒影像,让陕西乡村振兴经验图景看得见。

  分工完毕后,杨毅程作为本次的活动负责人和团队中的学长,为大家罗列了注意事项,其他同学们都听得聚精会神,深深受益于这次实用的经验分享。

  周东华老师进行压轴总结,向同学们阐述了本次活动的重要性和现实意义,周东华老师作为深受同学们爱戴的长者,动员时娓娓道来的平实语言让同学们产生了由内而外的热情,每个人都对此次支教活动充满信心。

  7月16日,西北大学启声乡村振兴服务团早早的就到了城关二小。隔着马路就远远的看到小朋友和家长已经在学校门口等候,小朋友们在校园里跑跑跳跳,每一个小朋友都把最朝气的一面展现在大家面前。


  志愿者们和同学们迅速打成一片,小朋友们纷纷找到了之前教过自己的小杨老师、小郭老师,亲密无间,似乎就像是自己身边的哥哥姐姐。第一次来到这里的志愿者们也很快就和孩子们建立了友谊,小朋友们纷纷簇拥着他们,和他们说着自己的经历。

  城关二小的同学们为启声团队送水表达心意,先是一个小朋友,然后两个、三个。每一位启声团队成员都收到了小朋友们送的水,即使有人手上已经拿了水,也会立即放下手里的水,双手接上小朋友们递上来的一份心意。此刻,惊喜的“谢谢”声音不绝于耳,大家都为小朋友们的懂事和可爱深深沦陷。

  上午九点,开班仪式正式开始。

  城关二小校长首先对启声团队的师生表达了感谢,同时提到了校级广播站“红领巾广播站”的许多同学,都是受益于启声支教课堂,“一颗小小的种子,在短短的一周的推普课堂上埋下,然后在孩子们未来的道路上逐渐萌芽生长”。

  殷航老师则从自己的小学说起,以时空穿梭机的比喻,通过自己小学教室标语:“规规矩矩写字,堂堂正正做人;学好普通话情系我中华,说好普通话世界看中华”感悟的描绘,以小见大,向大同学和小同学们阐述了推普的意义。殷航老师的讲话贴近小朋友们,获得了小朋友们广泛的共鸣。周东华老师讲起了自己与普通话的渊源,讲起了自己的小学老师对自己的深刻影响,语言优雅隽永,从精神深处激发了大家对于推普的思考。

  开班仪式之后,邓玉格即兴展示了《木兰辞》朗诵,铿锵有力的声音和层次丰富的感情变化让每一位小朋友都投入了进去,朗诵结束后,就开始了第一节课。

  第一节课是“基本功练习”,由何嘉诺老师和杨毅程老师带领小朋友们走进播音的世界。何嘉诺老师首先介绍了发音器官,根据发音器官图和生动形象的例子,向小朋友们展示了声音从哪里来,如何产生声音,以及如何发出不同的声音。

  讲理论的内容有些枯燥,何嘉诺同学观察到小朋友们逐渐坐不住了,就提出了“贴画奖励机制”,积极发言者、听课认真者都可以得到贴画奖励。有了精美贴画的奖励措施,小朋友们明显变得积极许多,课程又回到了积极的氛围中去。简单介绍过理论后,就是第一节课的主要内容——练声。

  从唇到舌的口部操,从肺到鼻的气息练习,都让小朋友们重新审视了自己每天都在做的“发声”。

  基本功练习完后,由杨毅程老师带领做二字词语、四字词语和绕口令的练习。

  杨毅程老师设置了多种多样的课堂形式,小朋友们积极又投入。如通过同学们推荐,选出小组代表,代表的同学进行PK挑战;先请一位自告奋勇的同学朗读例句,再请其他同学评价优点和缺点等等形式。每个小朋友的手都高举过头顶,甚至一些回答心切的同学都起立举手,以便老师能够关注到自己......

  不知不觉,上午的课程就结束了,小朋友们都依依不舍的不愿离开座位,直到杨毅程老师说,大家下午两点半不见不散时,才算给了小朋友们一粒定心丸。

  下午2:30,四五六年级的孩子们组成的提高班开始了分班后的第一节课内容—普通话基础及方言纠正。

  课堂上,杜煜明老师从平利方言展开课堂教学,向大家普及了普通话的重要意义。围绕声母、韵母给孩子们做了详细的解释说明。令他没有想到的是,小朋友们的学习热情高涨,纷纷举手发言,希望老师可以帮助他们纠正自己的读音。课堂最后,杜煜明老师向大家提出了一个问题—普通话和方言之间的关系是什么,我们该如何对待它们。小朋友们围绕这个问题纷纷提出了自己独特的见解,让杜老师也收获了来自孩子们反馈的知识。最后杜煜明老师告诉大家,方言让我们记得从哪里来,普通话让我们能够走得更远。他鼓励孩子们学好普通话,同时不忘扎根的泥土,一定要记得回馈我们的家乡。

  在第二节语言基础表达课程中,王馨雨老师给大家着重讲了朗读一篇文章前需要做好的“备稿六步”。王老师为同学们打印了两份美文,通过朗读实践让大家感受到朗诵前准备工作的重要意义。她通过举例、提问等多种方式把复杂的知识具象化,教授课程之余还通过游戏的方式让每一个孩子都参与其中。在《再别康桥》的读书声中,小朋友们感悟到了经典篇章的魅力。

  与此同时,由一二三年级的小朋友们组成的基础班也开展了第一堂课。魏佳君,贺振杰两位老师首先让孩子们用普通话做了自我介绍,大致了解了大家讲普通话的情况,其次讲解了什么是普通话、为什么要说普通话。对普通话的基础字音做了简单的分析,让孩子们了解了日常生活中易读错的字词,带领孩子们进行了集体朗诵。

  负责第一天基础班播音表达基础理论课程的贺振杰老师主要介绍了内部表达技巧——情景再现、内在语、对象感。课堂上的每个小朋友都非常积极,回答老师设置的问题,老师也通过采取奖励机制鼓励他们发言。下课后,贺振杰说道“通过一节课七十分钟的上课体验,我感觉想让自己所学的东西传播给其他人,这不是一件易事,我还要去融汇贯通很多东西,我会一直学习与成长。”


  负责第一天基础班播音表达基础理论课程的贺振杰老师主要介绍了内部表达技巧——情景再现、内在语、对象感。课堂上的每个小朋友都非常积极,回答老师设置的问题,老师也通过采取奖励机制鼓励他们发言。下课后,贺振杰说道“通过一节课七十分钟的上课体验,我感觉想让自己所学的东西传播给其他人,这不是一件易事,我还要去融汇贯通很多东西,我会一直学习与成长。”

  结束了第一天充实而又忙碌的小镇支教生活,志愿者同学们纷纷在自己的朋友圈里、微博里写下自己一天的感受,在那里可以看到出现最多的两个字眼就是——“温暖”“难忘”。相信他们的到来能带给孩子们更多的知识,而孩子们则会带给他们是无数的温暖和难忘的回忆。

  殷航老师给大家强调:“本次活动,安全是一切的基础,老师将会全力保障大家的安全,同学们也要做好自己安全的第一责任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