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大学生活忙起来”——我院在校优化学风建设暨学工效能提升工作会议上作主题发言

作者:    时间:2016-09-30    阅读:


2016年9月28日,西北大学优化学风建设暨学工效能提升工作会议在我校长安校区多功能报告厅隆重举行。校党委常委、校纪委书记李邦邦主持了本次会议,校党委书记王亚杰,校党委副书记雷忠鹏,校党委常委、副校长王正斌,校党委常委、总会计师张增芳等学校领导出席了本次会议。同时到场参加了本次会议的还有校学生工作领导小组成员单位负责人、各院系党委书记、副书记及全体辅导员以及学生代表等。   IMG_1020 此次会议上,校学生工作部(处)、教务处、研究生院部门负责人分别就优化我校学风建设,提高学生工作效能;改进教风,提高课堂教学水平;端正学术态度,规范学术行为等方面了作主题发言,并进行了相关工作安排。 IMG_0930 我院党委书记韩凯峰作为院系学风建设经验交流代表,在会议上作了题为《让大学生活忙起来》的工作汇报,以我院学风建设工作纪实为例,将我院“分年级忙、分专业忙、分对象忙”的多层次、多角度的学生工作实施体系进行了汇报解读。展示了我院近年来在学生工作方面取得的成果,为响应学校优化学风的号召奠定了坚实基础。他表示,我院会继续改进和完善学生工作,向兄弟院系认真学习,真正将大会主题“优化学风建设”落到实处。 最后,校党委书记王亚杰从学校、辅导员、学生自身三方面提出了对本次优化学风建设的期望。校党委常委、校纪委书记李邦邦就新方案工作部署对各院系提出了四点要求:落实传达优化思想,贯彻调查研究长效机制,培养良好学风环境,做好保障督察工作,切实推动西北大学“双一流”建设加速前进。   附:                         院党委书记韩凯峰老师汇报内容:                                                         “让大学生活忙起来”                                                                                    ——新闻传播学院学生工作纪实   尊敬的各位领导,老师们、同学们: 大家下午好。 按照校学生工作领导小组的安排,我代表新闻传播学院把近年来我院学生工作的一些做法,给大家作一汇报。我汇报的题目是“让大学生活忙起来”。 新闻传播学院是一个文科院系,现有的885名学生属于文科生。与理科生相比,我们的学生在课堂之外可自主支配的时间相对较多,如何把这部分看似“闲”的时间有效地利用起来,如何以第二课堂促进学生专业学习、能力提升、生活丰富,是近年来我院学生工作努力思考和着力解决的问题。 “忙”是“闲”的天敌,“让大学生活忙起来”是我院结合实际提出的学生工作思路。我们认为,“让大学生活忙起来”是一种理念,体现了以学生为中心的育人思想,抓住了我院学生工作的“牛鼻子”,使我们的工作有了指引;“让大学生活忙起来”是一声号令,动员和催促我院每一位学生自觉行动起来,以只争朝夕的精气神,投入到大学生活中去;“让大学生活忙起来”是一项行动,需要我们系统思考学生工作,精心筹划,狠抓落实落小落细;“让大学生活忙起来”是一种愿景,希望我们的学生能忙出一个硕果累累、多彩多姿、富有意义的大学生活。  大学是大学生丰富知识,探究学问,提升能力的重要时期。大学是大学生立志成才,激扬青春,奋发向上的美好阶段。如何让学生在课堂之外有目的、有组织的忙起来,不瞎忙;有收获、有成效的忙起来,不白忙。我院大力促进“用好课堂,让学生学起来;诵读经典,让学生读起来;激荡思想,让学生辩起来;学以致用,让学生用起来;强健体魄,让学生动起来;愉悦身心,让学生乐起来”,以此引导我院学生全方位忙起来。  经过近几年的实践探索,我院初步形成了“分年级忙、分专业忙、分对象忙”的多层次、多角度的学生工作实施体系。以“一年级重规范,二年级抓社团,三年级搞竞赛,四年级促就业”为工作重点,提出新传学子“七个一”的行动倡议:即每学期制定一份个人学习计划;每月至少阅读一本专业著作;每两周参加一次班级读书会;参加一个学院专业社团;每学年参加一次专业竞赛;每月至少参与一次班团集体活动或社团志愿者服务;每日完成一次个人形象及内务整理。以此将学生日常教育管理、专业社团建设、校园文化活动、党团建设有机结合,力争让每位学生的大学生活都忙起来。   下面,我分四个方面作一汇报:   一、一年级讲规矩提兴趣,引导和管理要跟上 大一学生重在自主学习习惯的养成和专业兴趣的培养。自主学习习惯的养成在初期主要是靠引导和管理,让学生知道什么是纪律、什么是底线、什么时间应该做什么事。我们的做法: 一是上好“新生第一课”。“新生第一课”上,我们与学生和家长探讨大学的意义,强调大学阶段的重要性,明确上大学要学的知识很多,向学生和家长宣讲有关规章制度,让学生入学第一天便懂得规矩。  二是完善管理制度,狠抓落实。学院先后完善了学生请销假、课堂考勤等制度。通过改进请假流程,肯定教师在学生请假过程中的主导地位,强调“课大于天”的理念;学院坚持督查学生早操晚自习出勤情况;坚持每周三检查宿舍卫生及安全隐患,及时了解学生在宿舍的学习生活状况。发挥学生党员、入党积极分子、学生干部的“课堂守纪做表率、考试诚信做表率、活动积极做表率、宿舍干洁做表率、服务师生做表率”等“五表率”作用,带动全院同学加强自身行为规范。 三是利用网络新媒体,加强家校联系。学院官微——薪传全媒体中心定期发布考勤记录、宿舍检查结果以及学院新闻等。许多家长看到孩子有请假或旷课现象,主动与孩子联系,加以督促。有些家长用增减生活费等方法督促自己的孩子遵守纪律,这些方法看似简单,却往往能起到非常好的效果。 四是培养学生专业兴趣。学院通过专业导读课,向学生介绍各本科专业的专业状况和就业前景,引导学生兴趣爱好,为大二分专业做准备。学院倡导专业教师开列读书书目,辅导学生诵读经典。发挥薪传读书会、班级读书会、薪传辩论会、薪传学术沙龙等作用,引导学生加入读书会,定期分享读书心得,力争从新生一入校就形成良好的读书习惯,融入浓浓的书香氛围。      二、二年级发挥专业社团作用,以社团活动促成长 迈入大二的学生经过专业分班,开始系统学习专业课程。我院四个本科专业都具有很强的应用性,因此,结合第一课堂开展专业实践,对提升人才培养质量至为重要。 学院依托新闻学、广告学、播音与主持艺术、网络与新媒体等四个本科专业成立了四个专业型学生社团:天下新闻社、2+1创联社、齐越艺术社和新青媒工作室。2013至2015年,又先后成立了薪传读书会、薪传全媒体中心和新荧厂。几大社团均基于学生专业兴趣成立,采取由辅导员统一协调,专业教师指导,学生自主管理的运行模式,让学生在社团中找到自己的一席之地。我们的做法:  一是培育品牌社团活动。学院依托各社团以专业展示形式培育了“传播文化艺术节”、“齐越艺术节”、“传播无限传媒晚会”、“绿牡丹平面广告设计展”等品牌社团活动。学院曾获得陕西省高校优秀校园文化活动一等奖、全国三等奖。 二是将专业社团活动与党建活动相结合。2014至2016年,学院以党建工作为龙头,以“传播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主题,打破传统的党支部界限,依托学生专业社团,将思想政治教育与专业实践紧密结合,向学校申报了一系列党建创新项目。2015年,我院以专业社团活动创新党建活动,传播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做法,在陕西高校思政研究会年度论坛上作了大会交流发言。 三是发挥专业优势,开展公益活动。学院微公益协会积极开展公益志愿服务。2013至2015年, “关注农民工子女心理健康”、“厨余垃圾再利用”、“快递盒环保再利用”、“传承凤翔泥塑”等5个项目入围年度中国青少年发展基金会“希望工程激励行动”项目。其中,“厨余垃圾再利用”项目获得了陕西省青少年发展基金会公益项目银奖及陕西省首届百佳公益项目。  四是引导学生积极参与社团活动。学院号召每位学生至少参与一个专业社团活动。各社团结合专业特点,创新参与形式,不断扩大学生参与度。经过几年来的发展,逐渐形成了年级传承明确,专业覆盖全面,参与人数众多的新局面。现有的13个社团涉及学院一二三年级本科生共432人,占到三个年级学生总人数的85%。       三、三年级鼓励实践创新,专业竞赛做指引  进入大三的学生,有了一定的专业积淀,激发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最好方式就是参加各类学科专业竞赛。我们的做法:   一是引导学生参与专业竞赛,以赛促学。我院提出学生每学年至少参加一次学科竞赛。高年级学生作为主要参赛人,低年级学生作为团队成员。依托2+1创联社,广告学专业学生每年参报全国大学生广告艺术大赛、中国大学生广告艺术节学院奖、《台湾时报》金犊奖的人数已超九成,项目获奖比例接近60%。在已举办五届的陕西省大学生齐越朗诵大赛上,齐越艺术社选送的作品连续四年荣获一等奖。中国大学生广告艺术节学院奖西安站巡讲,已连续7年由我院承办。近两年来,学院承办和组织各级各类专业竞赛十多项。这些赛事的举办,使得学生通过参与组织比赛,极大地调动了专业学习积极性。  二是建立指导教师激励机制。为鼓励教师在学生学科竞赛中发挥作用,学校将全国大学生广告艺术大赛、夏青杯朗诵大赛纳入本科生学科竞赛推动计划建设项目,获奖学生和教师得到学校和学院的奖励。在政策激励下,多位社团导师指导学生参加各级各类比赛并取得优异成绩。 我院学生除在院内媒体进行专业实践外,也成为各类校媒的中坚力量。据不完全统计,目前在校内各媒体中有近百人都是我院的学生。校电视台、校广播站、校报、西大官微、红帆网、木香园网、《木香》杂志等主力人员大多为我院学生。2014年6月至今,我院学生共获得各类专业竞赛国家级奖项133人次,省级221人次,校级166人次。      四、四年级以个性化需求为导向,精准帮扶促就业 步入大四,学生面临着升学、就业、出国、创业等多方面的选择。这一年,学生在校时间相对较少,更多的是根据学生个人实际情况,精准帮扶。我们的做法:  一是注重调查研究,准确掌握学生意向。发放《学生就业意向调查表》,将升学、就业、出国的学生大致分类,有就业意向的按行业、地域、理想薪酬等加以归档,作为指导学生就业的重要依据。制作毕业生信息册,发给学院班子成员等相关人员,以精准掌握学生毕业信息。在大四第二学期,学院以两周为周期,按照“每人基本信息采集到位、每人就业意愿确认到位、每人就业信息通知到位”的“三到位”原则,动态跟进每一位毕业生。 二是注重教育引导,帮助学生树立正确就业观念。利用职业生涯规划课,为学生提供个性化指导,使学生结合自身特长,做好职业规划。举办经验交流会,邀请签订就业协议、申请境外留学以及就业创业典型的学生,与三四年级学生进行面对面交流,分享成功经验。《我在》杂志发行特刊《职业人物生涯访谈》,采访我院已就业的毕业生优秀群体,帮助学生提升就业创业能力。 三是精准帮扶,全员就业机制作保障。将就业工作纳入学院重要工作,健全就业创业工作运行和考评机制。充分动员全院教师,搜集就业信息、拓展就业市场,实现就业信息在全院范围的共享。针对学业有困难、经济有困难、就业有困难、选择有困难的学生,采取“一对一”的帮扶模式。从学业指导、职业生涯指导、就业技能强化等方面对学生进行培训,并向用人单位进行定点推介,确保每一位毕业生有出路。  四是注重创业教育,激发学生创业热情。学院十分重视学生创新意识和创业能力的培养,创造条件鼓励有能力的学生进行创业实践。学院与智空间创新孵化社区共建大学生“创新创业实践基地”,为学生提供创业平台与帮扶。在刚刚落幕的第二届中国“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校内选拔赛上,我院共报送项目37个,进入复赛14个,最终取得金奖1个、银奖1个、铜奖3个的好成绩。近年来,学院涌现了多个创业先进个人,其中,2015届新闻学专业毕业生裴雨薇的创业事迹《“造饭碗”的女大学生》被《光明日报》予以报道。近两年我院的就业率显著提高,2016届本科毕业生就业率为95.6%。   如何让大学生活忙起来,如何将要学生忙起来和学生自觉忙起来有机结合,我院进行了积极探索,取得了一些成效,但我们的工作还做的远远不够,还存在许多要改进和完善的地方,兄弟院系许多好的做法和经验都有待我院认真学习。 汇报不妥之处,还请大家批评指正。  谢谢大家!                                                                                       新闻传播学院学生工作领导小组                                                                                                2016年9月28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