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传播学院政治理论学习

参考资料

 

(2014年第3期)

新闻传播学院党委

     

☆ 习近平重访兰考 号召再学焦裕禄

☆ 袁贵仁:坚持立德树人 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

☆ 百年潮 中国梦

                     

习近平重访兰考 号召再学焦裕禄

2014年03月18日 中原网--郑州晚报

中原网讯(记者 董黎)

春暖花开时节,中原大地充满生机。 3月17日,习近平来到他在第二批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中的联系点——河南兰考县。兰考是“县委书记的榜样”焦裕禄工作过的地方。一下车,他就直接来到焦裕禄同志纪念馆。这是继五年前的2009年4月1日,时任国家副主席的习近平调研河南,专程瞻仰焦裕禄墓以来,他第二次来到兰考,致敬忠魂。 总书记说,虽然焦裕禄离开我们50年了,但焦裕禄精神是永恒的。焦裕禄精神和井冈山精神、延安精神一样,体现了共产党人精神和党的宗旨,要大力弘扬。只要我们搞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只要我们还是共产党,这种精神就要传递下去。党中央号召全党继续学习焦裕禄精神。 焦裕禄的时间都去哪儿了:焦裕禄在兰考的470天470天,是焦裕禄在兰考的所有日子。这些日子里,他的时间去哪儿了? 他把有限人生那弥足宝贵的时间,全部用在了为兰考36万人民呕心沥血的日夜里。那春秋一年的栉风沐雨,那寒暑一岁的披荆斩棘,是他生命中最后的壮烈定格。他不是英雄,但他把英雄一样的满腔热血,洒在了兰考的大地上。 冬去春来的时间1962年12月6日,焦裕禄站在兰考这块灾难频生的土地上,第一眼看到的情景,足以让这位曾与日寇斗争的硬汉,忍不住热泪沾襟:漫漫黄沙,一眼看不到边;片片洼窝,满是青灰的冰凌;茫茫碱地,枯草在风中抖索…… 这情形下,他把时间给了他的“战场”,那不是县委办公室,12月8日,他去了灾情严重的城关区: 从许贡庄到胡集,从胡集到许楼、黄楼……他挨家挨户地问,吃的咋样,烧的咋样,大冷的天儿,棉衣、被子有没有。他坐在饲养员萧位芬牛屋的地铺上,问他改变兰考面貌有啥好主意,他们谈得越来越多,心的热,驱散着夜的寒。 之后的他的时间,也没有坐到温暖的会议室里去。1963年1月初那个寒冷的夜晚,他把县委办公会搬到了火车站,在那里,风雪中,一群一群涌来的,是兰考灾民,衣衫褴褛,面黄肌瘦,他们要在寒冬腊月里的大年前,挤上火车离乡背井去逃荒、去要饭。 焦裕禄哭了,他动情地对党员干部们说:“党把这个县三十六万群众交给我们,我们不能领导他们战胜灾荒,应该感到羞耻和痛心啊!” 后来,他的时间给了灾民,因为兰考人饿着,焦裕禄就吃不下。看到福利救济名单上有他的名字,他斩钉截铁地说:“不行!评给我的救济,我一分也不要。”他埋下头,拉上架子车,把开封运送来的救灾棉衣送到爪营公社。他说:“我们不是人民的上司,我们都是人民的勤务员。” 冬去了春来,焦裕禄的时间花在农户民舍,足迹踏遍了兰考的田间地头。3月8日,那天的兰考,飞沙走石,天昏地暗,焦裕禄顶着狂风到红庙区白楼公社、到胡集、王庄,到高场、姜楼、二坝寨,哪里风大就往哪里去,哪里沙堆高就往哪里走。 那个春天,他的时间花在了下乡的路上,他下乡记不得带干粮,但会记得带铁锨,4月15日,从城关公社许贡庄到韩村的路上,他每走十几步就挖一个坑,一直挖了4里多,当在一块草荒地翻开2尺多深,终于挖到了淤土后,焦裕禄高兴极了,笑容里闪着泪花。 在兰考的夏秋时间在兰考的1963年夏秋,焦裕禄的时间,去了治理兰考土地的第一线。 5月末,连着五六天,狂风呼啸,大雨如注。风声雨声,民情连心,焦裕禄急得连招呼都没打,就奔出门去。他脱去鞋袜,卷起裤腿,趟着水走过了一村又一庄,他的时间全用到了去姚寨、韩庄、坝头等险要地段的堤防检查上,他告诉沿河干部注意险情,保护群众,他“心里只装着群众,只想着群众,唯独没有他自己!” 6月到8月里,那个夏天的时间,焦裕禄不记得黄沙地上的酷热,他只想着治沙、治碱、治水。 而这时,他的肝病已经重了。8月23日,焦裕禄在赵垛楼开群众大会,晚上,他点着小煤油灯,坐在赵垛楼大队部放倒的凳子上,凑着床沿,忍着阵阵来袭的肝痛,写后来掀起了“赵垛楼干劲”的调查报告。这晚,在疼痛里,他熬了一夜。 9月的一天,他到城关公社胡集大队朱庄检查工作,那棵他春天栽下的桐树长得已经很旺盛了,他欢喜地摩挲着树干,平时不让把镜头对准自己的他,欣然接受了县委宣传部干部刘俊生的拍照,他说:“我爱泡桐树,就在这树旁拍一张吧!” 在焦裕禄的时间里,那是他唯一凝固在了镜头中的一段。后来这张照片成了焦裕禄的代表照,在兰考的盐碱地上,人们已分不清,他就是那棵泡桐树,还是那棵泡桐树就是他。 最后一段的冬春时间时间到了这年的冬天,12月9日,晚上,鹅毛大雪铺天盖地,北风带哨越刮越紧。病中的焦裕禄在床上躺不住了:这么大的雪群众缺不缺烧的、吃的?生产队的牲口会不会冻死?辗转中,他一夜难眠。 第二天,他的时间就全用在了风雪路上。天不亮,焦裕禄挨门把县委院里的干部叫起来,他要去看那些让他牵挂的群众。风雪交加中,他来到梁孙庄低矮的茅屋,为双目失明的老大娘和卧病的大爷送上面粉和钱。 老人问:“你是谁?” 焦裕禄回答:“我是您的儿子。” 大娘心头一热,眼泪流了下来,她颤抖着双手,摸着这个“儿子”的脸,哽咽着:“让我看看好儿子,共产党的好干部!” 时间,对病情越来越重的焦裕禄来说,已经不多了。这个冬天过去后的转年3月21日,焦裕禄来到三义寨公社,谈工作时,他一边做笔记,一边用左手紧紧顶住肝部,剧痛让他手指发抖,钢笔几次从手中掉落。公社的同志汇报时是噙着眼泪的,大家的眼睛也都湿润了。 但这不是焦裕禄工作上的最后时间,当他被县委派人护送去开封治疗后,他还在想着兰考。在病床上,他提笔写下了《兰考人民多奇志,敢叫日月换新天》的题目,但却再也拿不起这支对兰考人民饱含深情的笔继续写下去了,他倒在了兰考的大地上。 他的时间,到了生命的最后一刻,他断断续续说出的话是:“我……没有……完成……党交给我的……任务。” 穿越50年的时空,回看焦裕禄在兰考的470个日日夜夜,他的时间去哪儿了? 他的时间是在这里,是在飞沙中,在暴雨中,在寒风里,在骄阳下;是在大雪扑面时,在泥泞跋涉里,是在大年三十贫困的农户家里,在油灯摇曳长夜不眠的办公桌前…… 半个世纪过去了,时空无法逆转,时间无法永恒,但这个共产党人的精神没有离去,他的伟大灵魂长存兰考,长存天地。 焦裕禄永在。    

坚持立德树人 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

——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同志在北京大学师生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

 

袁贵仁

今年五四青年节,习近平同志到北京大学考察,出席师生座谈会并发表重要讲话。这一重要讲话深刻阐述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大意义、丰富内涵和实践要求,深刻指出当代青年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时代责任和努力方向,是指引青年学生健康成长、建功立业的科学行动指南,是全面推进教育改革发展的强大思想武器。 深刻理解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大意义、丰富内涵和基本要求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同志多次就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作出重要论述、提出明确要求。在北京大学师生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以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主题,深刻回答了在当代中国我们的民族、我们的国家应该坚守什么样的核心价值观,为什么要自觉践行以及如何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等重大命题。 深刻理解、准确把握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大意义。习近平同志指出:“核心价值观,承载着一个民族、一个国家的精神追求,体现着一个社会评判是非曲直的价值标准。”他强调,国无德不兴,人无德不立。确立反映全国各族人民共同认同的价值观“最大公约数”,关乎国家前途命运,关乎人民幸福安康。这些重要论断,深刻阐明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战略性、基础性、全局性意义。习近平同志特别指出,青年的价值取向决定了未来整个社会的价值取向,而青年又处在价值观形成和确立的时期,抓好这一时期的价值观养成十分重要。学习贯彻习近平同志这一重要讲话精神,就要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定不移把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把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作为教育事业改革发展的基础工程,教育引导青少年学生扣好人生的第一粒扣子,努力成为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深刻理解、准确把握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丰富内涵。习近平同志从国家、社会、公民三个层面的价值要求,从理论与实践、历史与现实、国际与国内相结合的辩证角度,全面深刻地阐释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丰富内涵。习近平同志指出,富强、民主、文明、和谐,自由、平等、公正、法治,爱国、敬业、诚信、友善,传承着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基因,寄托着近代以来中国人民上下求索、历经千辛万苦确立的理想和信念,也承载着我们每个人的美好愿景。这是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最全面最深刻的阐述,充分反映了党的理论创新和实践发展的新成果。学习贯彻习近平同志这一重要讲话精神,就要全面理解、准确把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丰富内涵,教育引导青少年学生掌握其主要内容,明晰其历史渊源,理解其基本含义,在复杂的社会环境和多变的社会思潮中坚定理想信念,不断增强民族文化自信和价值观自信。 深刻理解、准确把握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基本要求。习近平同志强调,广大青年树立和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要在勤学、修德、明辨、笃实上下功夫。这四个方面,既对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提出了基本要求,又指明了其重要途径和有效方法。勤学是前提。只有下得真功夫、求得真学问,才能真正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内化于心、外化于行。修德是基础。只有注重品德修养和道德实践,既立意高远、又立足平实,既修好公德、又修好私德,才能真正担起历史赋予的重任。明辨是保障。只有善于明辨是非,善于决断选择,才能正确把握青春奋斗与奉献的航向。笃实是关键。只有扎扎实实干事、踏踏实实做人,一步一个脚印往前走,才能在时代大潮中建功立业,成就宝贵人生。学习贯彻习近平同志这一重要讲话精神,就要切实在这四个方面下功夫,注重认定和养成,做到坚守和践行,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成为青少年学生的日常行为准则和自觉奉行的信念理念。   形成课堂教学、校园文化和社会实践多位一体的育人平台学习贯彻习近平同志在北京大学师生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教育引导青少年学生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既要全面把握,又要突出重点。要围绕“勤学、修德、明辨、笃实”的要求,从落细、落小、落实入手,形成课堂教学、校园文化和社会实践多位一体的育人平台,促进青少年学生学会劳动、学会勤俭,学会感恩、学会助人,学会谦让、学会宽容,学会自省、学会自律。 切实推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进教材、进课堂、进学生头脑。习近平同志指出,大学阶段,有老师指点,有同学切磋,有浩瀚的书籍引路,可以心无旁骛求知问学。这充分肯定了学校教育和课堂教学在教育引导青少年学生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的重要作用。要充分发挥课堂教学主渠道作用,全面深化课程改革,不断完善大中小学有机衔接、循序渐进的课程体系和教材体系,把党的教育方针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细化为学生核心素养体系和学业质量标准,融入大中小学各学科课程标准、教材编写、考试评价之中。要在课程建设和教材修订中强化优秀传统文化内容,组织编写普及读物,分学段有序推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要推进教学方法改革创新,引导各学科教师在传授知识和培养能力的同时,将积极的情感和正确的价值观自然融入课程教学全过程,及时宣传推广各地各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教学的好经验好做法。 积极营造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校园文化氛围。习近平同志指出,不同民族、不同国家由于其自然条件和发展历程不同,产生和形成的核心价值观也各有特点。这深刻揭示了不同的环境和文化氛围对价值观的形成具有重要影响。要深入开展“爱学习、爱劳动、爱祖国”主题教育和“节粮、节水、节电”专题教育活动,将其作为中国梦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宣传教育的重要抓手,坚持不懈地抓下去。要利用重要仪式和重大节庆日等契机,开展爱国主义、民族传统、礼节礼仪等主题教育活动。要开展高雅艺术进校园、“文明风采”竞赛等活动,着力打造体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优秀文化品牌。要加强校报校刊、广播电视、校史馆、图书馆、博物馆建设和管理,形成良好校园文化环境。要充分发挥校园网的引导作用,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网上传播阵地。 充分发挥社会实践在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的养成作用。习近平同志指出:“道不可坐论,德不能空谈。于实处用力,从知行合一上下功夫,核心价值观才能内化为人们的精神追求,外化为人们的自觉行动。”这一重要论述,突出强调了社会实践对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养成作用。要把实践环节纳入教育教学计划,规定相应学时学分,组织学生参加生产劳动、创新创造、勤工俭学等活动,在服务他人、奉献社会中升华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体验感受和认知理解。要完善“青少年志愿服务制度”,广泛开展学雷锋、学道德模范等道德实践活动。要实施“实践育人共同体建设计划”,建立一批青少年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实践基地,推动学校阵地与社会基地、校内课程与校外实践、校内教师与校外导师之间的衔接互动。 将教育引导青少年学生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推向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同志在北京大学师生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教育引导青少年学生自觉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涉及教育工作的各个环节、各个方面,必须形成体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教育治理环境和制度安排,充分发挥广大干部师生的示范引领作用,同时深化研究阐释,为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提供理论基础和学理支撑。 把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落实到推进教育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中。习近平同志强调,注重在日常管理中体现价值导向,使符合核心价值观的行为得到鼓励、违背核心价值观的行为受到制约。这就要求我们将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作为推进教育治理和校园管理的重要内容,实现治理效能与道德提升相互促进的正向效应。要不断深化教育领域综合改革,把学校的科学发展同价值观的导向有机统一起来,推动各级各类学校弘扬我国教育优秀传统,总结成功经验,同时借鉴世界各国先进做法,更好地遵循教育规律,扎根中国大地,办出特色、办出一流。要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贯彻到依法治教、依规治校的实践中,修订《中小学生守则》,制定《中等职业学校学生公约》《教师行为规范》和违反师德行为处理办法,推进大学章程建设,强化规章制度实施力度,在学校日常管理中彰显社会主流价值。 着力引导广大教师和干部带头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习近平同志指出:“教师承担着最庄严、最神圣的使命”,“要时刻铭记教书育人的使命,甘当人梯,甘当铺路石,以人格魅力引导学生心灵,以学术造诣开启学生的智慧之门。”这是习近平同志继去年教师节慰问信提出“三个牢固树立”要求之后,对广大教师教书育人、立德树人提出的新要求。要继续实施好师德师风建设工程,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纳入教师教育课程体系,融入教师职前培养和准入、职后培训和管理的全过程。要突出重点,针对中小学思想品德课和高校思政课教师、高校辅导员等,集中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专题培训。要继续做好全国教书育人楷模推选等工作。要加强教育系统干部队伍建设,抓党风促政风带校风,充分发挥党员干部特别是领导干部在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的引领带动作用。 不断深化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研究阐释和宣传解读。习近平同志指出,大学是一个研究学问、探索真理的地方。这对高校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研究阐释方面提出了要求。高校具有人才优势和学科专业优势,理应成为研究宣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阵地。要充分利用马克思主义理论优势学科、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重点研究基地和相关科研力量,发挥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的导向带动作用,深入研究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丰富内涵和实践要求,推出更多有分量有价值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研究成果。要加强宣传解读和解疑释惑,强化对社会热点难点问题的正面引导,消除青少年学生的模糊认识,进一步增强他们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自觉性和主动性。   (作者为教育部部长)    

百年潮 中国梦

由中共中央宣传部组织,中央电视台和学习出版社联合摄制的电视政论片《百年潮·中国梦》5月26日起在中央电视台综合频道黄金时段播出。 这部电视政论片纵论古今、大气磅礴,全方位、多侧面地展现了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着眼于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提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这一重要战略构想,充分反映“中国梦”释放的强大号召力和感染力,在社会各界所引起的强烈共鸣。 电视政论片《百年潮·中国梦》共分5集:《百年追梦》主要讲述“中国梦”的由来,“中国梦”的核心内涵,“中国梦”引发的“世界回响”;《中国道路》揭示了中华民族近代以来的历史命运和当代中国的发展路径,强调实现“中国梦”必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中国精神》讲述实现“中国梦”,必须弘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必须继承和发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国力量》论述了实现“中国梦”,必须团结全国各族人民,凝聚中国力量;《筑梦天下》论述了“中国梦”是中国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梦,是和世界其他国家共同繁荣、共同发展、和平相处的梦,是推动合作共赢之梦。 专家学者对电视政论片《百年潮·中国梦》给予很高评价,认为这部政论片追思历史、关照当下、憧憬美好未来,多维度诠释了“中国梦”的历史成因和时代内涵,连接着过去与现在、历史与未来,连接着国家与个人、中国与世界,是全面、生动解读“中国梦”的精品力作,必将激发起中国人民实现“中国梦”的正能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