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28日,中央广播电视总台社会与法频道《法律讲堂》栏目组、西北大学新闻传播学院在西北大学太白校区文化遗产学院二层会议室联合举行评片会,西北大学法学院、西北大学社科处参与了本次会议。

央视社会与法频道《法律讲堂》栏目制片人苏大为、副制片人陈德鸿、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央视总编室杜健、栏目执行主编张振华、李威以及栏目组主要工作人员莅临会场。西北大学社科处副处长李丰庆、西北大学新闻传播学院院长助理李安定、网络新媒体系系主任李洋、教师代表赵爽英、姜鹏、西北大学法学院副院长代水平副教授、尉琳副教授等人出席并参与了评片会的发言。评片会由李洋老师主持。

评片会上,央视社会与法频道《法律讲堂》栏目组介绍并播放样片《法治中国说·大检察官说》和《守护明天第二季》。栏目制片人苏大为指出,此行来到西北大学是为了积极听取师生们对节目的意见,为即将开始录制的第三季节目做准备。

据了解,《法治中国说·大检察官说》是由最高人民检察院四位二级大检察官分别针对刑事法律监督、司法责任制改革、检察公益诉讼、未成年人检察四个公众普遍关心的话题发表的主题演说,它本着“国家定位、民生视角”的节目制作理念,呈现出了“高度”、“深度”、“温度”、“锐度”的“四度”特点。《守护明天第二季》是由最高人民检察院、中央广播电视总台联合推出的大型未成年人法治宣传教育节目,该节目聚焦家庭、社会、网络、学校中的最新问题,通过10位检察官的精彩讲述和少年司法、心理、教育等领域专家的共同讨论,向观众呈现了国家未成年人保护工作成果,展现了法治力量。

评片会上,代水平副院长从内容和形式两方面对作品进行了探讨。他认为,从内容方面来说,这两个作品的立意都是非常好的。在当下,各阶层人员对中国法治状况的认知差异还是比较大的,所以作为我们的主流媒体央视就要肩负起舆论引导的职责。他还认为第一个作品在传播内容上,应该致力于让非专业人士和专业人士都能够耐心听下去。他建议可以让一些基层检察官,来说一些相对具体的案件,传达出检察院监督职能发挥的效果。从形式方面来说,嘉宾可能存在口误的现象,希望后期字幕能够进行更正。

西北大学新闻传播学院院长助理、副教授李安定分别针对两档节目提出了自己的改进意见。对于《法治中国说》,他认为首先“说”是重点,从“说”到“教”还是有一个阶段的,要善于从独白中创造对话;其次,节目要有冲突对峙,在冲突的基础上最后达成和谐;再次,要注意叙述语流和掌声衔接的顺畅;最后,专业就是不专业,就是要用大众化的语言把专业的东西变得能听明白。对于《守护明天》,他认为,首先,建议当事人采用第一人称讲故事;其次,讲故事的技巧需要再雕琢;再次,节目表现形式值得商榷;最后,要实现多头事件单线化,通过一件事作为切入点,最后延伸到社会问题。

西北大学新闻传播学院副教授赵爽英认为节目制作就像厨师做菜,应该在观众熟悉的节目套路中加新佐料、新烹饪方法,才能让食客有新感觉、新体验。首先,从选题策划方面,要将专业节目做不专业处理,把观众的感知放在第一位;其次,从节目流程设计方面,要讲究互动式讲故事的技巧;最后,从形式包装方面,通过字幕包装、节目形式、灯光场景等形式,让观众更舒服,节目变得更轻松。

西北大学新闻传播学院副教授姜鹏充分肯定了《法治中国说》这个节目,他认为,首先该节目从检察官视角进行讲述,具有创新意义;其次,内容专业化程度很高;最后,与媒体同行交流的环节设置的比较好,可以从中获取一些新闻点或戏剧点。对于《守护明天》这个节目提出了几点建议,首先,节目视角转换的过渡有些不自然;其次,现场专家的分析有些冗长,能否有所升华、引发思考;再次,节目是否可以考虑从各个不同的角度介入:最后,应该增加和现场观众的互动,在碰撞冲突中把故事讲好。

西北大学新闻传播学院网络新媒体系系主任、副教授李洋指出,面对中国当前的受众人群,在做这两档节目之前,应当处理好三对矛盾:权威性和传播力的矛盾,专业性和情感性的矛盾以及流量经济和专业内容的矛盾。至于如何解决,首先是多一点同情的理解心态,其次是推出新生代的主持人,最后是积极和抖音等新媒体平台进行融合。

交流发言结束后,《法律讲堂》栏目组对西北大学进行了感谢,并提出希望和西北大学建立起长效沟通合作机制,推动多方面深层次合作。评片会在《法律讲堂》栏目组制片人苏大为、西北大学新闻传播学院院长助理李安定副教授的总结致辞中圆满结束。

(记者:华梦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