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学院新闻 > 正文

我院13部学生作品在第七届全国大学生网络编辑创新大赛中获奖

作者:    时间:2024-12-13    阅读:


近日,第七届全国大学生网络编辑创新大赛全国总决赛在广州落下帷幕。我院学生作品《织甜记》荣获一等奖,《马勺脸谱》《小“剧”灯:打造数字化剧本杀新业态》《驼铃回响——唐三彩载乐骆驼俑的时光低语》及《新闻传播效果预测系统设计》等六部作品获二等奖,《茶话长安》等六部作品获三等奖。

我院2024级研究生娄登华创作的纪录片《织甜记》,讲述了易地扶贫搬迁如何改变命运、产业发展如何温暖生活的动人故事。短片从定西市渭源县上湾镇一名大学生的视角出发,讲述了草莓园工人赵德宝、蔬菜大棚工人赵国忠、护花使者郭淑琴、沙棘厂工人刘李平服装厂王小梅等人通过易地扶贫政策改善生活,助力家乡产业发展开辟致富道路的奋进故事。

我院2023级研究生范若丹创作的电子书《马勺脸谱》,巧妙地将中国传统民间艺术与现代电子出版技术相结合,选取中国传统手工艺品马勺脸谱作为核心内容,借助图文、视频、音频等多种媒体形式,全方位、多角度呈现马勺脸谱的美学价值,使得读者能够直观地感受中国传统文化的魅力。

我院2022级本科生熊浩然、邹一方的作品《小“剧”灯》,立足于当今剧本杀产业“高开低走”的产业困境和现实难题,锚准剧本杀行业现存痛点,融合多类用户需求进行行业创新,将真实评价体系、高质剧本创作、实时用户互动和沉浸游戏体验等多种功能汇集于一个平台内,为剧本杀爱好者提供一个“随时随地的社交推理乐园”,满足社交需求和推理体验。

我院2023级研究生高彤、纪美2024级研究生韩颖、王一共同创作的电子书《驼铃回响——唐三彩载乐骆驼俑的时光低语》,赋予唐代国宝级文物——唐三彩载乐骆驼俑器灵的身份,使其从一个静态的历史展品转变生动的故事讲述者。作品通过多维度、全方位的展示方式,让观众能够全面了解唐朝的时代风貌,深刻感受中华文明的深厚底蕴。

我院2022级研究生张颖2023级研究生赵雪、张童语的作品《新闻传播效果预测系统设计》,基于灰色系统理论,构建了新闻传播效果的灰色预测模型,旨在解决新闻传播效果预测中的技术难题,特别是在信息不完全、数据量较少的情况下的预测问题,为新闻传播领域提供了一种高效、简便的预测工具。

我院2021级本科生朱子茗、王玲、曹书婕2023级本科生王艾玮共同创作的纪录片《茶话长安》,以沏茶六步作为线索,巧妙地将茶文化融入城市生活的各个方面,串联起西安古今茶的历史文化。作品选取茯茶作为独特的叙事视角和文化载体,展现出西安这座城市独有的历史风貌、民俗风情以及深厚的人文关怀。

此外,2024级研究生寇寒池、陈雅青、吴珂与西安交通大学学生马晓庄携手合作的作品《新闻事件智析助手》荣获二等奖;2023级研究生任语暄与云南大学学生宋奇岳共同创作的《城市全家福——看七十五年兴荣发展》也获得了二等奖的佳绩。由2023级研究生杨雅蓉与2024级研究生刘佩蕾、晁宣琦合力打造的《村官小树》荣获三等奖;而2023级研究生龚丽媛、李珺与2024级研究生蒋佳玥、刘畅、秦佳宁共同完成的《奥运中国力量》同样摘得了三等奖的荣誉。我院2022级本科生龚家蓉、蔡璐红的作品《皮影戏——重启人生》,2022级本科生汤锦煜、赵美雅的作品《敦煌风韵——宝相花》,2023本科生程歆媛、尹子园与历史学院2023本科生田梦喆合作的《守望青铜》均荣获三等奖。

我院作为第七届全国大学生网络编辑创新大赛陕西青海赛区的主办单位,此次大赛共收到了来自陕西、青海两地14所高校提交的238件参赛作品。经过严格评选,推选出40部优秀作品参与全国总决赛的角逐,最终有30部作品斩获奖项。